40歲的他是中醫師,事業有些瓶頸,他想過接下來可以走兩條路,一個是好好發展事業,另外一個就是專心修煉自己。現在好像卡在中間,事業沒有發展得很好,也沒有花很多時間在自我發現上。討論過後,我們決定要預觀未來…
「你到了什麼時候?」
「10年後50歲。」
「10年後50歲。」
「你在做什麼?」
「在歐洲流浪,我在跟外國人說話聊天,說著不是很流利的英文。」
「你搬到歐洲了嗎?」
「你搬到歐洲了嗎?」
「不是,就是在歐洲流浪幾個月。」
「看看50歲的你,長得怎麼樣?」
「變得比較壯,體能不錯,穿著運動服,紅色褲子,白色上衣。」
「50歲的你想跟現在的你說些什麼?」
「你早該這樣子過生活了,自由自在寬廣的生活。」
「你還想看些什麼嗎?」
「我想要看一下跟家人的關係。」
「好,去看看你的家人。」
「媽媽樣子沒什麼變,但體力變差。妹妹過得很開心很快樂。我好像有一個伴侶,35歲上下,很可以聊,很獨立的女性,我們各有各的生活空間,但又可以分享生活。」
「你50歲有在做什麼工作嗎?」
「沒有工作,不用為了工作而賺錢,還是有在看病,但是只幫老朋友看。我們之後會做一些事情,跟靈修也有關,我們會創造一個環境,跟一些人做一些交流。」
「看看你住的地方。」
「有一間和室,佈置很簡單,在山上郊區,有風景,很清幽。」
「有小孩嗎?」
「有小孩嗎?」
「沒有小孩,但感到很滿足。」
「你50歲的生命狀態是如何?」
「沒有什麼大事業,跟生命本質連結的比較深。」
看完十年後的未來後,我們倒帶看過去…
「你看到了什麼?」
「三歲的時候,奶奶帶著我,剛煮完飯,我在玩木馬,她叫我去吃飯。」
「你感覺如何?」
「感受到她對我的照顧跟愛。」
「你的奶奶想跟你說什麼?」
「她希望我能過得更開心些,她都不在乎自己,她只在乎她愛的人。」
「你想要跟奶奶說什麼?」
「我會很好不用擔心,妳自己要開心比較重要。」
停頓了一下他繼續說:「我覺得她在世時候不快樂,那都只是人間的遊戲都放下吧!她關心的人都過得很好,不要再擔心了。」
停頓了一下他繼續說:「我覺得她在世時候不快樂,那都只是人間的遊戲都放下吧!她關心的人都過得很好,不要再擔心了。」
接下來他又看到了另一個畫面…
「你看到了什麼?」
「以前女友的畫面,很懷念很真誠的一段感情。我們一起念中醫,相處時間很多。我們的目標一致,心靈相通,生活很簡單,很真實,比我其他的關係還要真實,很充實很快樂。雖然很簡單,感覺很溫暖。」
「你有什麼話想要跟你前女友說?」
「想要跟她說謝謝,也許我們沒有結果,但是因為有這個經驗,我可以分的出來什麼是真心的。」
接下來又跳到另一個畫面…
「你看到了什麼?」
「父親的畫面,在沙發上我們在說話。」
「你們在說什麼?」
「問我一些很無聊千篇一律的問題,生意好不好,什麼時候要結婚,很重複。」
「你感覺如何?」
「懷念我爸爸,他不會表達感情的,遺傳了我奶奶的性格,都是會去愛別人的人,但是自己卻很不快樂,所以他們的愛很難讓周圍的人快樂。」
「你想要跟他們說什麼?」
「我想要跟他們說,愛別人之前要先會愛自己,不然的話,那種愛是負擔、壓力、控制,我也很難愛你。你的愛很難讓別人懂,當懂的時候已經太晚了,我很後悔。你讓我知道什麼是愛,什麼是愛人的心,你讓我更體會一件事,要學習如何去愛。你用你的生命讓我看到,沒有真正愛自己的人會有多痛苦,我不會跟你一樣,我會愛自己再去愛別人,但是你愛家人的心,我是知道的。」
「這個催眠經驗,你領悟到了什麼?」
「跟我有關係的人,都有一個愛人的心,出發點都很好,但是很矛盾的是,這種愛會有很多反效果,讓人不開心,我不想要這樣子。生命的能量不夠時,那個愛的質是不對的,所謂的愛自己,先讓自己變得更好一些。當我愛的能量不夠時,我的愛也是傷人的,我也想要愛人,也要被愛。在我自己的問題沒處理前,我自己沒有能力去愛,都有愛的出發點,但是都會變得遍體鱗傷,後來就會退縮,不想傷害別人,也不想被傷害。
真的全然接受一個人是困難的,我的包容度跟心量不夠,我還沒有辦法做到全然接受一個人的善跟惡,我的智性上可以理解,但沒法做到。我的臨界點在增加,但還沒到海闊天空。」
我感受到這些話裡面頭腦的成分很多,所以我說:「不要用想的,用感覺的。」
他露出微笑,恍然大悟:「潛意識告訴我,你不要算計太多,這就是關鍵。我看到有一個程式在繞的畫面。我很清楚如何把事情做好,但是我很難真的去享受我在做的當下,我一直在算計怎麼做好,這讓我的所得感很重。我享受把事情做好,而不是享受那個事情,都是為了下一步,所以我不在當下,我的當下就是為了那下一步,而不是真正的當下。應該要變更真實而不是變更好。」
要如何分辨是個案的頭腦在說話,還是他的潛意識在說話?頭腦喜歡做好壞對錯的批判,這是我們表意識的強項,不斷地算計比較,貪求所謂好的,憎恨所謂壞的。頭腦做一件事,不是單純為了享受做那件事,而是期待著把事情做好之後的獎賞與掌聲(或著懼怕失敗後的懲罰)。心/靈魂/潛意識則完全是另外一種模式,它的語言沒有太多所謂好壞對錯的相對批判,而是充滿了絕對的愛與智慧,因為我們本來就是完美的,對未來更好的期待,就是對當下不好的批判。我們要做的,就只是停止假的,真實就會顯露。這是一種模式的轉換,而不是一種漸進的改善。不用變得更好,而是要變得更真實,就像個案經歷過的那段感情,簡單真實,卻是很溫暖快樂。當我們變得更真實,一切都會變得更好;當我們腦中只想要變得更好,我們便生活在虛華之中。
所以我會跟個案說:不要用想的,用感受的。想是頭腦在想,感受是心在感受。
想要體驗看看催眠嗎?按我
在平常的時候也是一樣,當你在頭腦裡面轉個不停,卻找不到答案時,不妨靜下來,感受一下你的心。可能會有個「靈感」福至心靈,苦惱許久的問題也許就迎刃而解!如果你是一家公司,那麼心就是董事長,而頭腦是總經理。要用心感覺後,再用頭腦計劃。順序對了,生命就順了!
想要體驗看看催眠嗎?按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