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來看「催眠大師」!順便「反催眠」一下(內有影片連結)


剛在Youtube上面直接看完「催眠大師」(註一),不但是整部,而且還是高清的耶!這部片在大陸賣得很好,而在台灣還沒有上映(跟陸片配額有關,聽說明年會上)。我自己是NGH催眠師,所以在看「催眠大師」時,多了一層不一樣的矛盾心情。一方面我很高興「催眠」被拍成電影,可以讓更多人認識催眠(與催眠相遇,的確加深了我人生的豐富與透徹);然而整部片過於誇張的劇情與充滿了鬼魅的氛圍,又令我擔心它賦予了「催眠」一層神秘恐怖的面紗。

也許「催眠大師」已經把你「催眠」了,在你的腦中植入了對「催眠療法」的錯誤認知。我覺得我必須要寫一篇文章來幫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來「反催眠」一下(註二)。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也可以在看「催眠大師」前,先打個預防針。

首先,我想要幫你「反催眠」的,是「催眠大師」中充滿鬼魅氛圍的恐懼感。


讓我來說一個真實的案例……曾經有位四十來歲的個案跟我說:她本來有打坐的習慣,但是有一次打坐的時候,她感覺有「人」在背後幫她披披風,之後她就不敢再打坐了。她一面說一面指著手臂上的皮膚:「你看,我都起雞皮疙瘩了!」。於是我請她閉上眼睛,進入催眠狀態,並且回到那次打坐的時候

「妳看看那個幫妳披披風的是誰?」
「她說她是我的侍女。」
「你跟她說那一世已經結束,可以離開了。」
「她不肯離開,她說已經跟在我身旁很久了。」

「嗯,妳覺得我們是不是應該要謝謝她一路上的陪伴?」
「是的!」
「但是她一直留在妳身邊,對她來說也不是辦法,妳是不是也希望她可以去更好的地方呢?」
「對啊!」
「所以請妳感謝她一路上的陪伴,並且想辦法幫助她去更好的地方。如果要找一個更高的力量來幫助她的話,妳會找誰?」
「釋迦摩尼佛。」
「好的!我們誠心請釋迦摩尼佛來帶領她,接引她到更好的地方。」

個案這時雙手合十,感謝侍女的陪伴跟照顧,並祝福她可以去一個更好的地方。

「妳看到了什麼?」
「我看到釋迦摩尼佛來,有一道光照在侍女身上,將她帶走。」
「妳看看那個侍女,她有什麼變化?」
「她表情是笑的,很開心地離開了!」

後來過了幾天,我再追蹤,個案在那天催眠之後,就又開始每天打坐了。而且她跟我說,現在想到這件事,她感受到的不再是恐懼,而是感恩。

也許你會問我有沒有「看到」什麼?如果你指的是個案背後的「人」,我並沒有看到,但是我看到了個案心中的「恐懼」。恐懼往往來自於未知,然而我們傾向逃避恐懼,於是這個未知會一直停留在未知的狀態。我藉由催眠來協助個案「面對」,並且是採用一種正面的觀點來面對恐懼。就像這個真實案例,原來的「恐懼」變成了「感恩」。


回到「催眠大師」這部片,裡面所描述的催眠手法雖然是有根據的,但都有點誇張化了(畢竟這是部電影)。基本上,催眠師像是個導遊,只能帶領自願去旅行的旅客,探索內心潛意識的風景。在催眠中,個案都還是有意識的,如果他有些事情不想說,他還是可以選擇不說。所以有些人擔心會說出一些不願意說的秘密,其實大可以放心。


不過這部電影說對了兩件事:第一,負面情緒與自虐行為來自於創傷,逃避只會加重症狀,藉由催眠來面對過去的創傷,可以讓人重獲新生;第二,沒有任何人可以真正原諒你。能夠真正原諒你的,只有你自己(註三)。

----------------------------------------------------------------------------
註一,線上觀看無需下載「催眠大師」完整版請按我
註二,關於反催眠請看「聽話的你早就被催眠了
註三,請參考文章「最不能原諒的罪惡:不原諒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