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憤怒的背後藏了什麼?


她是一位情緒容易爆發的媽媽,在催眠還有催眠後回家功課的練習中,她發現了好多以前從未發現的事。在陪伴自己的過程中,智慧成長了,情緒穩定了,感受到愛,也更愛身邊的人了。


發怒的背後其實是一種愛的匱乏,她的學習歷程很值得大家參考,以下是她的精彩分享......


催眠後,與練習陪伴自己的過程中,我發現了.......


【生氣是將自己的痛苦轉嫁給身邊的人】

長到36歲,從沒好好陪伴過自己,開始的練習是辛苦的,談不上陪伴,而是需要將情緒一來就往外發洩的慣性「忍住」,一直忍,一直忍,常常一整天都處在「忍」的狀況下,我不快樂也話少的可以,倒是常受我精神霸凌的先生和小孩日子變得快活許多。

我發現了原來自己是多麼無法和自己相處,於是將自己消化不了的這些痛苦轉嫁給身邊的人,長期施暴,長期悔恨,落入惡性循環。


【關照身體,練習接受自己】

能先忍得住不隨便發脾氣後,我開始進行自己所能理解到的陪伴。深呼吸,將意念放在身體上,感覺身體的感覺,不分析不想辦法解決,就只是陪。從一開始的整天「忍」,變成整天「陪」,發現自己的情緒還真是多,此時頭腦忍不住開始分析和批判這樣的自己(情緒怎麼這麼多),但發現只要念頭跑到批判上,胸口就會開始又悶又重,引導自己重回陪伴,胸口會慢慢變鬆。

老師說身體緊就是對抗,鬆就是接受,在練習感受念頭帶給身體鬆緊的過程中,我發現原來在不知不覺我也練習了「接受自己」,這是我知道很久但卻一直都抓不到感覺去做的一件事。


【接受自己,就更能接受別人】

體驗到何謂接受自己後,我發現我看待先生、小孩的標準不那麼苛刻了,也知道如何同理對方。


【智慧生成,看見真相】

我發現自己的憤怒有時來自擔心、有時是因為疲憊、或是不滿意、急躁、計較、甚至是對自己失望,和催眠前自己所認為的「我生氣了」很不同。

因為陪伴,察覺到了這些差異,先是陪伴憤怒、憤怒轉變成擔心(or 其他),然後陪伴擔心(or 其他),一直到心理感覺到平靜。透過陪伴與觀照,表象的憤怒轉變成其他隱藏的情緒,讓我能知道當下自己真正的情緒是甚麼,是擔心、計較、還是我累了該休息。


【能量流動,行為轉變】

催眠過程中,我因為找不到媽媽大哭,原來媽媽一直都在;因為對大兒子的矛盾心情大哭,原來大兒子象徵著我如何對待自己,把壓抑好久想哭卻哭不出來的情緒大大的宣洩了。

從小和媽媽常處於緊張和對立關係,盡管長大後少了成長過程時的衝突,和媽媽相處起來總是有麼點放不開卻又說不出的距離感。透過催眠,打破了幾十年來我認為自己的情緒化來自從小不被媽媽認同和了解的認知,讓我的能量流動了,看見了自己真正的問題。

這個中秋連假回娘家和爸媽住了十天,我發現自己竟然可以很自然地和媽媽撒嬌抱抱,這是從前不會做的動作,但當下我就是想這麼做,沒有勉強。


【終於感受到愛】

我一直無法擁抱催眠畫面中的嬰兒和小女孩,更無法給他們愛,明白這是因為我無法愛自己,所以給不了。慣於分析的腦又跑出來問為什麼? 該怎麼做? 又想一蹴可幾了。繼續用陪伴回應慣性,接受沒有愛的自己,陪伴感受不到愛的自己,耐心等愛。

我發現能量流通後,在和媽媽相處的十天裡,從媽媽身上感受到了愛,媽媽關心我、照顧我的方式沒有不同,但我所體會到的卻很不同,我知道這是因為自己的心態不一樣了,媽媽的愛讓感受不到愛的自己慢慢有了愛,真正愛的感覺是伴隨著感恩,而媽媽的愛讓我重拾了這種感覺。




這些發現有的是併行,有的有先後,但對我來說都是從沒有過的體驗,這些過程稱不上美好,但卻走得很踏實,感謝老師,感謝我的媽媽,感謝上天的安排。

----------------------------

相關文章:「逆轉乾坤心法

催眠、排列、神聖舞蹈課程相關資訊請按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