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9日 星期二

OH買尬!:當快樂成為一種「姿態」,那其實是一種「病態」


那天我收到了一則臉書訊息:「想請問老師,昨晚夢見您了,是否代表我應該找個時間找您催眠???」我回:「夢是潛意識的場域,有可能是你的靈魂想要跟你溝通一下,而催眠就是一個讓意識跟潛意識溝通的方式。」

她來到我的工作室,笑容可掬,跟我說她一切都很好,日子過的很快樂。因為一直都有關注我的部落格,所以她也知道催眠其實不需要問什麼問題(註一)。她說:「我一直都想來體驗催眠,是因為夢見老師,所以就更確定要來找老師試試看。我在預約完成後,就很緊張(笑),因為不知道會看見什麼(哈哈大笑)。」

聊了一下,我們就進入催眠引導。在過程中,她先是看到一道金色的光,我請她進去看看,結果裡面是一片灰色。後來感受到頭痛,彷彿看到了四五歲時候的畫面,感受到那時候不快樂,但是隨即影像又消失了,雖然沒有影像,但內心很悲傷,她說:「有一股很想哭的感覺,但是我的意識跟我自己說不要悲傷,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會悲傷。」我拿面紙給她並跟她說:「允許自己所有的情緒,讓它自然流出來,不要壓抑。情緒沒有所謂的好壞,只是一種狀態。」後來她跟我說平靜多了,頭不痛了,但又變成頭的另一邊痛了。我請她聽聽這個頭痛要跟她說什麼:「它跟我說放心,很多事情自己太糾結了,在工作上的不安定感。」後來她講完工作上的問題後,心情反而變得輕鬆,頭也不痛了。

在催眠狀態時,意識跟潛意識是並存的,只是在比例上,催眠時潛意識的運作會比一般狀況時還要多(註二)。這位個案頭腦很壓抑,催眠過程中曾經觸及某個中古世紀歐洲的前世,也觸及到四五歲時的悲傷童年,但是隨即畫面又消失,似乎還沒有準備好要面對,但是會有頭痛的感覺與悲傷的情緒。她的頭腦(意識)很強悍,跟自己說不要悲傷,而她的靈魂(潛意識)則用身體與心裡的感覺來與她溝通。其實當初她夢見我,而決定來找我催眠,應該也是潛意識的運作。

很多人的頭腦(意識)是很固執的,雖然潛意識用了夢境、感覺、情緒、催眠時的畫面來與頭腦溝通,但是頭腦還是存疑。沒關係,潛意識還有其他的運作場域,於是我用了另一個法寶……OH卡(噔噔!)。

在催眠結束後,我請這位個案先抽一張圖卡,並且問她看到這張圖感覺如何。她說這圖案像是一個蛋糕,感覺很開心。我再請她抽一張字卡,結果一翻開她就愣住了,她望著字卡上「姿態」兩個字,感到非常震驚,OH卡終於打破了她堅硬的外殼。她跟我坦白,她認為人一定要快樂,所以強迫自己表現出快樂的外在,但是其實她的內在並不像外在表現出來的快樂,她也有過自殺的念頭!(註三)她了解到,她的快樂其實是一種姿態,而不是從內在自然而然發出的一種心態。當我們強迫自己表現出快樂的姿態,那其實已經成為一種病態。

我們也許希望生命中沒有痛苦,只享受幸福快樂。然而諷刺的是,享受幸福快樂的唯一方法,就是接受痛苦的存在。


得三座金馬獎的陳建斌談他的人生體會:「我們身上有很多東西並不喜歡,總想要把它扔掉,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但是,它扔不掉,而且,當你發現這些東西不再屬於你,你也不再是你自己。」


有許多來催眠的人,說不喜歡自己的某一種特質,比如說容易緊張,所以希望把它給除掉。我跟他說,所有的特質像是「音量」,可以調大跟調小,我們要做的並非整個把它給去除,而是要懂得如何調整這個音量到剛剛好的狀態。「容易緊張」這個特質把它「調小」一點,就變成「保持警覺」。這樣你會變成一個更好的自己,而不是一個不是自己的完美陌生人。

其實情緒本身沒有什麼好壞,好壞都是頭腦給的批判。每種情緒背後都藏著人生的智慧,我們要做的不是壓抑,而是允許並接受自己所有的情緒,並且有覺知的看見這情緒背後的訊息。對抗與壓抑都是一種能量的虛耗與浪費,讓生命無法自然流動,這只會讓我們病得更深更重。當你懂得將自己放鬆下來,允許與接受一切,我們才可能有機會超越與解脫。就像是如果你落水了,慌亂地拍水只會讓你更危險,水母漂才是獲救的方法。


一個真正開心的人,並非能夠一直在心中感受到快樂的情緒,而是懂得放開心,允許自己所有的情緒。放開自己的心情,就是開心!


註一,請參考「問題後的問題
註二,請參考「迷信與迷不信
註三,請參考「羅賓之死

神聖舞蹈讓你找到並記得自己,課程請按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